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。
曾经横行七海的战斗民族,如今在海上却显得如此落魄。
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自2017年进厂大修后,这一躺就是7年,眼看着2024年的复出承诺又要泡汤。
与此同时,乌克兰方面突然放出重磅消息,声称通过精心策划的"蛛网行动",一举摧毁了俄军41架战略轰炸机。
这让本就焦头烂额的俄罗斯更加雪上加霜。
网络上甚至开始流传一个大胆的猜测:俄罗斯可能会用北方四岛来换取我们的辽宁舰。
这个想法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,但仔细想想,还真有那么点可能性。
这次乌克兰的行动,简直可以用"神乎其技"来形容。
根据乌克兰安全局对外公布的消息,这场代号为"蛛网"的特别行动,光是策划就花了整整18个月。
泽连斯基亲自督导,可见重视程度之高。
整个行动的执行过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特工大片。
乌方首先通过秘密渠道,悄悄把无人机运送到俄罗斯境内。
这个过程想想就让人捏把汗,毕竟是在敌方腹地搞"小动作"。
然后通过层层伪装和精心布局,最终在同一时间对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俄军机场发起突袭。
最牛的是,参与行动的人员居然全身而退,没有留下任何让俄方追踪的线索。
这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。
虽然俄方第一时间出来辟谣,声称损失最多也就两三架图-95和一架安-12,但这种"打脸式"的回应反而证实了乌军行动的成功。
要知道,这些战略轰炸机可不是什么普通货色,每一架都是俄军的宝贝疙瘩,负责执行战略打击任务。
41架这个数字如果属实,对俄军来说绝对是致命打击。
这次行动暴露出俄军内部防务的严重漏洞。
想想看,敌方能在你家后院搞这么大动静,还能全身而退,这说明什么?
说明俄军的防空体系已经漏洞百出,内部管理也存在大问题。
说到俄罗斯海军,那真是一把辛酸泪。
目前俄军手里就剩这么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,结果这家伙从2017年进厂大修后,就再也没出来过。
原本说好2024年复出,现在看来是彻底没戏了,乐观估计得等到2028年。
这艘航母的"黑历史"简直不忍直视。
上次出征的时候,浓烟滚滚的场面被网友调侃为"烧煤航母",简直成了国际笑话。
现在好了,干脆连烧煤的机会都没有了,直接在船厂里"养老"。
更让人无语的是舰载机问题。
曾经威风八面的苏-33已经大部分退役,即便库兹涅佐夫号修好了,也找不到足够的舰载机。
剩下的米格-29K战斗力实在有限,俄国网友都自嘲说,要想凑齐一个完整的航母编队,可能还得向印度借几架舰载机。
这话说出来真是让人心酸。
俄军的新航母计划更是遥遥无期。
图纸画了一大堆,模型做了好几个,但实际建造?
对不起,没钱。
发展海军是个烧钱的无底洞,现在的俄罗斯经济状况,根本撑不起这样的超级工程。
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,俄军缺乏有效的海上力量支持,战略选择受到严重限制。
虽然这是陆权国家之间的对抗,但如果俄军有强大的海军力量,战局可能会完全不同。
毕竟乌克兰南部就是黑海,海上优势的缺失让俄军少了很多战术选择。
在这种背景下,网上开始流传俄罗斯可能用北方四岛换我们辽宁舰的消息。
乍一听还真挺有诱惑力的。
北方四岛地理位置重要,周围还有丰富的天然气、石油资源和渔场,经济价值不菲。
但是,这笔账真的划算吗?
答案是:想都别想!
首先,辽宁舰对我们的意义远超一般武器装备。
这可是我们的第一艘航母,象征着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作战的历史性转变。
虽然它的前身是苏联的瓦良格号,但经过我们的精心改造,早就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。
更重要的是,辽宁舰现在承担着重要的训练和科研任务。
我们通过它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操作人员,这些宝贵经验是金钱买不来的。
说它是我们航母事业的"黄埔军校"一点都不为过。
从技术角度看,这笔交易对俄方也不见得有多大好处。
辽宁舰的舰载机是歼-15,俄军根本没有使用经验。
要想融入俄军作战体系,需要大量的改装和培训,这对财政紧张的俄军来说又是一笔巨额开支。
再说北方四岛,虽然有一定战略价值,但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必需品。
我们和俄罗斯关系良好,完全没必要为了几个岛屿去搅这趟浑水。
况且这还涉及到日俄之间的历史恩怨,我们贸然介入可能会把日本的怨气转移到我们身上,得不偿失。
最关键的是,我们现在的外交政策重点是维护地区稳定,做负责任的大国。
为了几个岛屿去打破现有的平衡,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
说到底,这个所谓的"北方四岛换辽宁舰"更像是网友们的脑洞大开。
虽然俄罗斯确实面临严重的海军困境,但这种天马行空的交易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辽宁舰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件武器,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海军现代化的重要象征。
任何涉及辽宁舰的交易都必须慎之又慎,绝不能因小失大。
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,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"弯道超车"上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